健康关怀
Health Care
儿童健康
当前位置:首页 > 健康关怀 > 儿童健康

发热用药的界限是38.5℃?为什么

来源:湖北东信医药有限公司作者:湖北东信医药有限公司时间:2020-06-22

        前面和大家聊了孩子为什么总是夜里发高烧?后来有人在微信后台提出来一个问题:物理降温和使用退热药物为什么临床上一般用38.5℃为界值呢?此次就来谈一谈。

      1. 解决问题首先应该明确其出处

     (1)世界卫生组织建议,如果腋下温度超过38.5℃,且患儿烦躁不安,应及时给患儿退热治疗。当体温高于38.5℃时,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就会受到影响,引发各种不适,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昏迷、肝肾功能损伤,儿童还可能出现高热惊厥等,这个时候就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烧药了。当体温降至38.5℃以下,即可停用退烧药。以下情况即使不到39℃也应治疗,如患有肺炎、心力衰竭、心肌炎、先天性心脏病、癫痫等。

     (2)2016 年版《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》指出:肛温≥39.0℃(口温38.5℃,腋温38.2℃),或因发热出现了不舒适和情绪低落的发热儿童,推荐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热。


      2. 现在关于发热的最新的观点是怎么样的呢?

      2020年《解热镇痛药在儿童发热对症治疗中的合理用药专家共识》发热的处理策略:根据发热评估的结果,结合原发病,如需退热治疗,可选择以下策略。

      (1)药物退热:2月龄以上儿童体温≥38.2℃伴明显不适时,可采用退热剂;高热时推荐应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,不推荐安乃近、乙酰水杨酸、保泰松、羟基保泰松、吲哚美辛、阿司匹林、赖氨匹林、尼美舒利、氨基比林等其他药物作为退热药应用于儿童,反对使用糖皮质激素作为退热剂应用于儿童退热。(此处≥38.2℃指南虽没有说明是腋温还是口温,但根据2016年指南应该是指腋温)

      (2)改善舒适度的护理措施:各国指南均不推荐物理降温用于退热,如乙醇擦身、冰水灌肠等方法,往往会明显增加患儿不适感(寒战、起鸡皮疙瘩、哭闹)。同时过度或大面积使用物理方法冷却身体,反而会导致机体通过加强产热(寒战)和进一步减少散热(皮肤毛细血管收缩,立毛肌收缩出现皮肤鸡皮疙瘩)来克服物理降温的作用。

      对发热儿童进行恰当的护理可改善患儿的舒适度,如温水外敷儿童额头、温水浴、减少穿着的衣物、退热贴、退热毯、风扇和降低室内温度等,这些方法均可通过传导、对流及蒸发作用带走身体的热量,使发热儿童感到舒适。

      3.结合临床专家对发烧的界定的观点

     “38.5℃是根据流行病学的调查和临床经验得出的。”青大附院院长表示,当人体体温处于37.5℃~38℃时,细菌比较活跃,维持低热对疾病有一定的好处。但是,随着体温逐渐升高,细菌变得越来越兴奋,继续放任不管的话,可引发孩子抽风,得脑炎,还会引起呼吸系统感染,如肺炎 、扁桃体炎等。

      他强调,38.5℃的界限并非一成不变,也不能一概而论,还要因人而异,看个体的具体症状和表现。“一个人如果发烧到38℃时就开始上吐下泻了,你还能继续观察,却不吃药不打针吗?”

      所以,“38.5℃以下物理降温为主,以上用退烧药”是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内较多指南与专家共识推荐的,是适用于98%的人,有些个例应排除在外。